近日,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副組長兼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孫志剛赴國外考察時發現,發達國家藥品費用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在10%左右,而我國平均則占到40%,孫志剛表示,我國壓縮藥品費用的空間還很大。
長久以來,降低藥占比一直被認為是緩解“看病貴”的重要手段,很多地方主管部門甚至將降低藥占比當做政績進行宣傳。然而,有媒體調查、醫生反映,被當做硬性指標的藥占比在一些醫生執行過程當中卻時常出現“變味兒”的情況。一些“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非但沒有讓百姓的就醫負擔減輕,看病費用攀升的現象反倒時有發生。有不同聲音因此認為,通過改變藥占比來緩解“看病貴”雖然愿望很好,但實際操作有難度,硬性規定并不合適。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降低藥占比,能否真正成為規范醫院醫療行為的利器,需要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的警惕。
◆正方 可減輕百姓看病經濟負擔
所謂“藥占比”是指藥品收入占醫院總收入的比例,其計算方法為:藥占比=藥品/(藥品、耗材收入+醫療收入)*100%。
多年來國家一直強調要調整醫療機構收入結構,降低“藥占比”,提高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通過“一降一升”,逐步變“以藥養醫”為“以技養醫”,切實緩解群眾“看病貴”。
當下,在“以藥補醫”、“醫藥不分”的格局下,醫院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增加自身收入,往往不是給患者開具有療效的價格相對便宜藥,甚至一些醫院、醫生淪為賣藥商人。曾經的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就表示:“藥品加成的政策曾經對保障醫療機構正常的運行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幾年來,這項政策誘發了醫療機構,特別是個別的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開大處方、開貴藥的情況,給患者增加了經濟負擔!泵喊舱f,我國的藥費占到整個醫療費用的一半以上,而其他國家藥品費用占的比例一般是在20%上下!皽p輕老百姓看病的經濟負擔,一定要在藥品費用問題上下足功夫!
近幾年來,政府一直致力于,在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根據國務院發布的醫改指導意見,今年的100個試點城市藥占比必須下降到30%以下。毫無疑問,政府一系列相關措施倒逼醫院減少不合理用藥現象,減弱醫院對藥品的依賴性,讓醫院用藥回歸合理、理性、科學。嚴格實施藥占比指標控制以后,不少醫療機構制定一系列措施來控制藥品收入比例的增長,包括控制處方單價、藥占比與醫務人員收入掛鉤等,從而使醫療機構向正常的合理用藥方向邁進。
事實上,每個醫院都有自己的臨床方向,“方向”不同,治療的手法不一樣,藥品的占比也就不一樣。比如,綜合醫院和?漆t院不一樣,?漆t院與?漆t院之間也不一樣,內科比外科的藥物就一定用得多。在同一家醫院,藥物治療的科室越多,其藥占比一定很高。
緩解看病貴,需要把控的環節很多,單純依靠降低藥占比這一招難見其效。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控制輔助用藥的份額,實現精準用藥還需要諸多工作要做。從宏觀層面上來看,必須對門診病人和住院病人的次均費用進行控制,或有效地降低藥品的采購價格。只有對單病種前置了次均費用的指標,降低藥占比才會體現它應有的價值與意義。